博时稳定价值债券A为债券型-混合一级基金股票配资机构,根据最新一期基金季报显示,该基金资产配置:股票占净值比4.47%,债券占净值比118.87%,现金占净值比1.51%。基金十大重仓股如下:
沪深两市主板共有100家公司触及退市新规财务类指标(依照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数据统计)郭晨凯制图
◎记者徐锐
“第13个跌停了。”5月22日,上海股民王先生看着眼前的个股K线图,心里思忖着该怎么办。他半仓持有的这只个股,在4月30日年报发布后突遭“ST”(因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等原因),复牌后股价连续跌停。不仅如此,连续跌停后公司最新股价已跌至1元下方,又进一步触发了退市风险。“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原本看似正常的个股就面临退市风险了,太快了,难道我真要学一学‘防雷指南’了?”
从年报暴雷到财务造假被坐实,4月下旬以来,一批个股因此坠入“ST阵营”(包括ST和*ST),随即引发股价大跌。反映在ST板块指数上,4月30日至5月13日期间,该板块指数单边下跌12%,而一些个股跌势更加极端,亦显示出资金撤离该板块的坚决态度。
面对“长牙带刺”的监管执法和“变为ST即大跌”的残酷现实,作为市场中两大核心参与主体的上市公司和中小股民,无论是在心态上还是行动上,都已悄然发生变化。
上海证券报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面对监管高压态势,上市公司尤其是潜在“高危群体”(明年可能遭遇ST、*ST甚至退市等情形)大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拟主动采取措施来改善经营,避免明年“披星戴帽”或退市。一大显著变化是,相关公司对于保壳不再持侥幸心理,而是确保运作合规,进而将主动权抓在自己手中。
百家公司拉响警报
“我们今年最大的目标就是不被‘ST’。”大立科技证券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相较于因财务造假而被ST的“事发突然”,退市新规虽收紧了财务类退市指标(将主板亏损公司营业收入退市指标从1亿元提高至3亿元),但将2024年年报作为首个适用期,这无疑给了相关上市公司一定的“缓冲期”。
若依照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数据,记者统计发现,包括大立科技在内,沪深两市主板公司共有100家触及退市新规中的组合财务指标(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或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
其中,目前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的公司共有27家,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的公司共有12家,非ST类公司共61家。根据退市新规且剔除其他因素影响,若上述百家公司在2024年度经营业绩没有改观,那么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将面临退市,非ST类公司则将“披星戴帽”。
上述百家公司中,2023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共有89家,按原有退市规定其并不涉及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情形(不考虑其他因素),但随着退市新规将营收门槛上调至3亿元,上述公司随之被圈定在“高危群体”范围内。这其中也有些“出乎意料”的面孔,如海南高速,公司此前一直给外界经营稳定的印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元,创造净利润9051万元,但扣非净利润却为负数。或是为尽快打消外界对公司“是否会被*ST”的疑虑,海南高速今年一季度交出亮丽成绩单,其中扣非净利润高达3233万元。
不过,也有个别公司处境艰难。例如美吉姆,2023年年报发布后,公司因净资产为负值且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等因素,于5月6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随后股价连续跌停,最新股价已跌至1元以下,面值退市风险可谓一触即发。在此背景下,即便公司有意改善经营,时间也已十分紧迫。
未来不抱侥幸心理
“最近我们接触的客户中,有好几家公司问有没有做大营收的招儿。但我明确告诉他们,不要去想歪招,尤其是当前监管态势下,还是老老实实围绕主业做好经营为上策,不要抱侥幸心理,不要想通过跨界并购来做营收、做业绩,变数太大。他们最终也认可了我的建议。”某券商并购部老总告诉记者。
按照退市新规,仅就上述100家公司而言,今年通过合法合规方式实现扭亏或将营收提升到3亿元以上,便可化解因组合财务指标而引发的退市风险(或退市风险警示),而结合所处行业特点和经营业务本身,每家公司采取的“策略”也不同。
“今年我们的目标就是做大营收,因为净利润这个指标不好说,年底还要考虑第三方审计等因素,最终业绩盈亏具有不确定性。”西北某家上市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三块业务目前都呈现增长态势,且今年还新增了新材料业务板块,今年一季度整体营收已超过8000万元,有信心完成全年3亿元的营收目标。
记者注意到,上述百家公司中有多家在过去几年营收规模都没达到3亿元水平,显然,今年竭力扭亏成为其核心考虑要素。“如果可以,我们也希望两方面(营收和业绩)都能达标,但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后,今年重心还是在业绩扭亏上。”某上市酒企工作人员称。
有*ST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由于并购尤其是跨界并购变数太大,完成时点也不确定,因此公司今年将集中精力把现有业务做好并力争扭亏。“我们尽全力,未来哪怕因不达标而退市,我们也认了。”
另有多家公司对“避雷”(避免“披星戴帽”)颇有信心。大立科技上述人士表示,受行业因素影响,公司去年经营业绩不佳。“今年行业整体有所改观,公司手头也有订单,力争满足相关组合财务指标。”
再看东晶电子和赫美集团,两家公司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均亏损,但两家公司工作人员均表示,公司管理层已意识到退市新规引发的潜在“戴帽问题”,今年将想方设法提升经营业绩指标。
市场生态悄然改变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针对会计师事务所已开具近200张“罚单”,监管从严从重的处罚措施向市场亮明了态度和决心,传递了严监管信号,更对审计机构予以了极大震慑。监管“长牙带刺”的背景下,审计机构也针对上市公司在经营、内控等方面的问题接连“亮剑”。
上市公司群体也意识到了上述变化。多家公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强调了合规经营的重要性,表示不会为了保壳而进行一些“问题交易”或违规运作,进行相关经营运作时也会及时与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有效沟通,未来一旦出现问题,不再希冀审计机构能“高抬贵手”。
“不能再有侥幸心理,一旦出现问题代价太大了,何况公司质地还不差,还有时间去改善经营业绩。”某上市公司高管表示。
另一个新气象是,遵循监管导向,一些上市公司在提升自身规范运作水平的同时,还在“劝导”中小投资者不要去押注问题股。记者(以投资者身份)采访某家*ST公司时,对方工作人员好心奉劝记者:“你要买股票尤其是ST的股票一定要慎重,要看年报审计报告,看公司可能存在的问题,不要单方面听公司的说法。现在连上市国企都接连被ST,何况其他(公司),千万不要去赌。”
但对中小投资者而言,市场是最好的老师。近期随着一批公司因年报问题或财务造假突然被“ST”或“*ST”,相关个股股价的大跌也让股民进一步警醒。在各大股吧论坛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防雷指南”:立案调查公司不碰,跨界并购公司警惕,ST或*ST公司慎之又慎……
“这次教训太深刻了,还好投入的钱不算多,其实很多股票暴雷前是有征兆的,我要重新梳理选股思路了,尽可能规避问题股、风险股。”股民王先生告诉记者。
监管执法“长牙带刺”,中介机构归位尽责,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中小股民理性投资股票配资机构,可以看到,在一系列监管新政助推下,市场各大参与主体正合力推动资本市场实现良性循环,助力A股市场生态的净化与重塑。
Powered by 股票配资大全_股票配资模式_股票线上配资平台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