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某国资公募欠薪”的消息配资风险,将公募基金北信瑞丰推到了聚光灯下。
日前,自称为北信瑞丰基金的员工在网络平台上发帖称,在事前未与员工协商的情况下,公司已拖延一周未发薪资。
对于“欠薪”的说法,北信瑞丰方面5月22日回复第一财经称,所谓“欠薪”传言为不实信息,实际情况为公司近期对薪资发放时间进行了调整,且当前公司运营一切正常。
所谓欠薪风波,也暴露小微公募当前面临的困境。北信瑞丰是一家小微公募基金,目前管理规模不足30亿元。数据显示,2023年,该公司基金管理费只有1263万元。
“欠薪”真相
上述自称为北信瑞丰的员工在帖文中称,该公司发薪日一般为当月的15日。但在此前,公司管理层并未就此进行说明。
北信瑞丰基金针对此事回复第一财经称,所谓欠薪为不实信息。实际情况是,公司近期对薪资发放时间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上发薪模式转变为下发薪。尽管发放日期有所变动,但所有员工每月薪资均正常、足额发放,无任何延误或克扣情况发生。目前,公司运营一切正常,将对网络上未经严格核实便发布的信息采取法律手段。
所谓上发薪和下发薪的主要区别在于发放工资的时间点,一般而言,15日(含)之前发当月工资的为上发薪制度,15日以后的则为下发薪制度。前者可能要求企业提前准备资金。
那么,北信瑞丰基金何时开始改变薪资发放时间,事前是否有和员工沟通?
对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北信瑞丰基金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薪资调整时间是从本月开始,此前当月工资提前发(即月中发放当月工资),现在改为下月初发放。
对于员工未提前获知相关情况,该人士说,“提前和员工进行过沟通(这个情况),(有人不知情)可能是公司在信息传导方面还有完善的空间”。
5月22日上午,第一财经就此多次拨打北信瑞丰基金客服电话,并与对方取得联系。其客服人员称,发薪模式变化属于正常调整,公司提前召开了职工代表大会,并沟通过相关事宜。发薪模式调整,也是经过员工同意的。
此外,前述自称北信瑞丰基金员工还提及,该公司在2021年以来三年没有年终奖。对此,上述受访人士均未正面回复。客服人员仅称,“这个问题属于公司内部信息,不方便透露”。而前述公司内部人士则对第一财经说,“每家公司薪酬结构都不同,同一公司里不同条线的薪酬结构也不一样,不太好回答”。
还有消息称,北信瑞丰基金办公地点已人去楼空。“我们是在北京南站附近开设了新办公地点,大部分员工都搬到这边了,还有部分目前还在光耀那边。”该公司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说,公司并未“跑路”,之后所有人应该都会搬到新办公地,最近正处于过渡期。
去年管理费收入不足1300万
北信瑞丰是一家信托系公募基金,成立于2014年3月17日,至今已有超过十年的历史,现有股东分别为北京信托和莱州瑞海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60%和40%。
资料显示,岭南转债信用级别为“BB”,债券期限6年(第一年为0.3%,第二年为0.5%,第三年为1.0%,第四年为1.5%,第五年为1.8%,第六年为2.0%),对应正股名岭南股份,正股最新价为1.14元,转股开始日为2019年2月20日,转股价为1.94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北信瑞丰管理的基金规模为29.3亿元,在158家公募持牌机构中排名第140位。而其管理规模最大的2020年一季度末,资产规模也仅有133.95亿元,行业排名94位。
据第一财经统计,除了货币基金以外,目前全市场单只基金规模(不同份额合并计算,下同)超过30亿元的产品共有1492只,超过134亿元规模的也有110只。其中最大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规模为411.44亿元,相当于14个北信瑞丰基金。
截至目前,北信瑞丰基金在管共有15只基金产品(仅列举初始基金),包括9只主动权益类产品。近一年来,其主动权益基金仅有一只的业绩,排在同类200名以内,即北信瑞丰研究精选,区间累计回报达10.81%,在同类产品中排名151位;其余8只产品的跌幅在11%至36%之间。
相较而言,该公司固收类产品方面有一定表现,其中业绩最好的是北信瑞丰鼎利A,近一年累计回报为7.54%,在5238只同类产品中排名第51位;北信瑞丰稳定收益A则以近一年6.23%的回报排在第156位。
披露显示,今年一季度,除了北信瑞丰研究精选的基金规模有所增加外,其余14只产品的份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名下规模超过10亿元的产品,仅有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1只,即北信瑞丰稳定收益A(23.65亿元)。
规模低于1亿元的产品则有12只,其中10只是徘徊在5000万元“红线”下的迷你产品。而自2019年以来,北信瑞丰基金近五年产品数量仅增加了4只;且2021年四季度至今,已有10个季度未发新产品,产品线规模开拓步伐较为缓慢。
对于公募基金来说,管理费是主要营收来源,而营收往往与基金管理规模关系密切。Wind数据显示,北信瑞丰基金近三年的基金管理费呈现下滑的状态,2023年的基金管理费为1263.88万元,而2021年为4262.48万元。
高管、基金经理变动频繁
作为小微公募,北信瑞丰基金发展十年仍“长不大”,其生存艰难背后,是来自市场存量博弈与行业马太效应双重挤压。此外,人才流失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北信瑞丰的管理层,变化较为频繁。据第一财经统计,2019年至2023年,不到5年的时间里,该公司已变更了2次董事长,2019年11月底,其第一任董事长离任后,第二任董事长也在2023年8月中旬离任。同日离任的还有原总经理赵远峰,任职时间不足两年。
此外,去年4月,北信瑞丰基金督察长张恩源辞职,任职时间也只有1年9个月。当时,代理该职务的是其原董事长李永东。李离职后,公司新任董事长夏彬代任督察长,代行时间为上任督察长离任之日起不超过六个月。目前,代行职务已经“过期”三个月,北信瑞丰基金还未有新的督察长接任。
北信瑞丰的基金经理也在流失。Wind数据显示,自2021年至今,该公司先后离职的基金经理达到10名,新聘的基金经理则有9人。目前,该公司现有的9位基金经理中,任职年限最长的有7年,其余8人的任职时间则不超过5年。
某中小公募公司总经理告诉第一财经,公募基金的发展逻辑并不复杂,好的业绩能引来更多资金、提高规模,从而获得管理费及资源,形成良性循环。但中小公募资源有限,业绩、团队能力、渠道宣传等方面都可能会有一定短板,想要形成规模效应就要找到自己的特点,找到一条适合的路。“不过在当下,生存还是第一要义。”他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曹璐
相关阅读 公募基金自查引关注,“严”字当头不止合规忙公募行业传言再起。
05-21 19:43 关注上市公司海外业务进展,公募提升“出海”概念股持仓比例多家海外业务亮眼的公司,近期股价一路走高
05-17 17:50 公募基金高管密集变动,广发基金迎来新董事长公募高管高频变动“常态化”?
05-13 20:33 财富与资管行业正被重塑,2024年或将迈向“真正服务化”元年转型变革的关键点在于行业真正迈向服务化发展之道。
05-11 19:03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正式发布单只私募证券基金投资同一资产不超过基金规模的25%配资风险,同一私募机构管理的全部私募证券基金投资于同一资产比例不超过该资产的25%。
04-30 19:53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Powered by 股票配资大全_股票配资模式_股票线上配资平台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